干冰與干冰清洗機歷史

發布時間:2021-03-30 所屬分類:【行業動態】閱讀:1407

美國制造的“干冰”于1930年在實驗室試驗。
一九四五年,美國海軍以干冰為噴射介質,清除各種油脂。
一九六三年,雷金納德·林德以噴射二氧化碳顆粒的方式“從骨頭上去肉”,獲得專利。
一九七二年,埃德溫·瑞斯通過“噴射高速干冰顆粒從物體上去除殘留物”獲得專利。
一九七七年,卡爾文·馮以“用揮發性顆粒介質噴砂”獲得專利。
20世紀80年代初,美國利用干冰顆粒噴射彈道軌跡和低溫開裂的原理,解決了軍事衛星導航系統、核動力發電系統設備的清洗維護和特殊要求。那時的制冰機外觀粗糙、體積大、重量約60噸,干冰顆粒的生產效率低、硬度低、規格尺寸單一,使其使用受到極大的限制。
20世紀80年代末,由于加工精度和集成電路技術的不斷發展,美國大大提高了干冰制造機和噴射機的體積,大大降低了重量,并利用微循環深冷技術,使CO2的利用率提高了近2倍,生產出不同硬度和尺寸的干冰顆粒,降低了成本,使該技術從軍事轉向民用、工業,并迅速發展。干冰清洗技術廣泛應用于美國、歐洲、日本等發達地區。它在輪胎、鑄造、塑料、橡膠、烘焙食品、航空、汽車內飾生產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,為企業節省了大量的清洗費用,給環境保護帶來了巨大好處。干冰清洗在美國空軍大規模采用飛機維修和飛機脫漆,波音公司也是如此;固特異輪胎公司的每個工廠都使用干冰清洗輪胎模具;沃爾沃、通用、福特、豐田、本田等汽車公司都使用干冰清洗模具。
20世紀90年代,我國一些清潔、鑄造等專業書籍和雜志只簡要介紹了該技術。
20世紀90年代末,國內在引進國外成套設備的同時,也引進了干冰清洗設備。早期采用干冰清洗的上海汽車有色鑄造總廠,從干冰清洗中獲得了巨大的效益,有效保證了鑄件質量,提高了生產效率。近年來,一些外資企業和大型國有企業也陸續引進或使用國外干冰清洗設備,如華東Teksid、山西Asimco、米其林輪胎、遼河油田、東風汽車等。專業清洗公司、一汽鑄造、昆山Cooper、Xi安Hydro、揚子石化等企業采用國產干冰清洗設備,解決了生產清洗問題。

1.jpg